学了个 系统架构#
---
创建日期: 2020-10-20
修改日期: 2020-11-02
---
结束了一个在线课程系列,花了钱就别怪本金主爸爸吐槽你。
从某一天开始,这个课程的广告就开始在YouTube上频繁出现。 听着看着很高大上啊,而且是一个系列课程。而且是MIT的呀! 在edX上也学习了一些,那MIT自己举办的线上课程会不会不一样一些呢? 也抱怨edX上的课程,要么太基础,要么不能快速应用到现状需求中。MIT自办的这么贵,必有特别之处。 最终,顶着三千美刀的注册了这个系列。
课程名称非常有吸引力,毕竟不再期望自己转型到程序设计的工作, 以机械相关为主,辅以程序自动化,保持基础技术学习。 “系统架构”,或许抱着一些幻想,能通过这个课程,对机械制造(从大到小,由简至繁的各种行业),都产生全局性的理解。 也就是不局限自己在特定的产品上,毕竟我对产品也没有多么深入的理解,为自己开一条上升路径。 可能期待通过课程,对整个机械制造领域,比如设计、仿真、制造、测试流程有体系认识。 即使到一个卫星制造的行业,即使还是测试工作,也不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会对如何分解任务、项目管理有一定认识。 啊,大概就是为了跳脱现在所处行业产品简单的现实,为了跳脱自己在干些意义不大工作的现实。
以前常常说30岁需要转型,犹记我讽刺程序员转型是因为技术不够顶尖, 确实顶尖的人引领技术方向,而不是累心地被迫追逐新框架。 可哪有那么多顶尖的人,我自己也就只是平庸,所以我到一个机械行业写程序不是吗,所以我还是没自信与勇气。 技术不行,管理来凑。 这是工作到这个岁数,我们这种普通人自然就会考虑的问题吗? 还是因为听得多了,潜意识里就会去靠拢这件事,再应验的必然吗?无形的宿命之手推动着这一切。 我们的能力,我们接触到的环境,就是没有那么理想化,这是现实资本推动的物质世界。 在这个分工细化的世界,难有人了解每一个细枝末节,合作必然需要(项目)管理性思维与方法,大概也总是会有人不愿在自己的坑里待着。
回顾我参加的一些“培训”,谈团队、谈管理。 结果我啥也没管过啊,净去报名培训、参加展会,就成了销售口中的“经理”。 有什么收获吗?也都不太记得了。 也只能说我有跳出自己位置一览全局的心态,也仅是心态而已。 跳得久了,跳不动了,可能就成老油条了,也成“过来人”给年轻人劝告了[捂脸]。
架构师啊,是不是有一套灵活性极强的框架,能把边边角角塞进去,进行优化,增强扩展性,或者找到缺失的部分。 似乎有点明白那些开发框架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也同样,会不会一跟他们聊天就搬出框架,一看问题就往框架塞,多小的事情都得先进去再说。 笨重,不灵活,大炮打苍蝇,逃不出这框架,也损失些创造性。 我想多数创业人员不是先从架构开始的, 或许架构是一种后期分析的手段。 在分析成功案例时候的事后诸葛亮。
聊聊关于“深造”这件事。 以往很不喜欢那种“镀金”行为,会认为并没有什么实质收获,花钱买证。 或者总谈些虚的东西,脱离实际。看着远方多美好,不顾脚下。 然而有这种“深造”念头的人,不乏有跳出现状的思考,想看看自己在哪一个位置。 自律、上进、求知。最终用得上用不上另说。
课程入门调查,看了看结果,不少也是没接触过系统架构的,也是在机械行业。 看来没那么多人是有准备而来,都是同我一样被广告骗了吗? 感觉就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想知道这传统领域如何继续发展,想知道系统架构能否引导变革。 (当然实际上互联网这种相对新的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是同样的体系架构。 也带来些新的工具与理念,却没有我曾以为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新的领域出现时,我就也不会那么的天真认为它会否定过往的一切,我就也成了保守的旧势力。)
久远以前那种一个人能掌握一个甚至多个领域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 我还是念念不忘过去。 过去的简单的东西还能够DIY,帮我们理解某个系统的运作。 可世界总是向前的,停不下来挡不住,总是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我们就只是其中一个小齿轮。 这时候要如何继续还能看到整体,如何将任务分工,这是我想学会的。
几次课程之后,我认为系统架构一部分由约定组成, 提供了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算是一种语言。 或许有许多的变体,限定在某个术语范围内, 能够讲这种语言的人,认知多少处在同一个层面以上。 把结果提交给“利益相关者”,他就明白情况,不需要太多补充。 大概这也就是西方管理体系的输出内容。
所以目前为止,MIT的自己的课程和MIT放在edX上的课程也差不多,我的钱!TnT
我的课程预期有:
通过这种系统分析,能够对写代码有些帮助,如何解构,模块化。(虽然软件工程有专业的相关课程,瀑布式、敏捷式)
了解机械制造行业内部从上到下的工序,需要哪些组织模块去达成这些目的,如何切入,造出卫星、飞机、高铁之类的。
了解(相对)领先的项目管理理念,哪些工具可以应用于现有的工作。
一种思维的方式,面对不同团队、不同功能需求,哪些元素是共性存在的,有一种方法去确保运作正常、有提升创新、兼容与扩展。
总体上来说,我对这个课程不满意。毕竟花了那么多的钱,收获平平。
也由于我自己的原因,没有很仔细阅读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基本上就是听一些定论和故事,和理论性的分析课程相比,严谨性不高。
似乎扩展内容也是一本书,那么我读那书不就完了?基本上蜻蜓点水,介绍概念,没有深入探讨这些过程,整个分析方法的演变(也就是我说的给“定论”)。
对于我这初学者来说,感觉结构很松散,我没怎么找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演变很重要),似乎在围绕一个主题,又似乎不是线性的。
习题靠学生互评,标准只是量达到即可,也没有人指导哪里有问题,哪些思路误区,都不是专家,也不好说哪里有问题。
评论区就是回一回问题“大家是怎样的”,可是没有更多讨论。
主要还是钱太贵了,远不如理论课程值得。
或许这个课程就是简单介绍,后续的再深入,但这个课程的差评就是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