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吃吃吃吃吃#
---
创建日期: 2016-01-09
---
春雨惊春清谷天,吃吃吃吃吃吃吃;夏满芒夏暑相连,吃吃吃吃吃吃吃;秋处露秋寒霜降,吃吃吃吃吃吃吃;冬雪雪冬小大寒,吃吃吃吃吃吃吃。一年二十四节气,每天都是吃吃吃。
2015年元旦,和几个同事去帝都游玩,在大前门全聚德“小坐了那么一会”,也算是品尝到了特色美食。 可我这凡夫俗子,竟未品出其中美妙的一丝一毫。(虽然后来回味时确实有点想再尝尝,再虽然我现在已经不记得那种感觉了)
习惯#
我对吃的其实没什么独到见解,常常吃完就忘了,无所谓标准。(你是什么事都没有品味可言好吗!)
话说回来,想到武汉热干面。刚到学校那会,尝了几次热干面,每次都觉得这么难吃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武汉人每日的早餐?芍吗?或许是食堂的不正宗吧? 时间过去,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很习惯食堂的热干面,早上能来一碗还是很满足的(如果我能起得来的话)。
这一年多来,热干面变成了煎饼果子。相信这玩意南方同学没吃过也听过,“哟哟,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必然有许多北方人钟情于此。 再一次,怎么会有人喜欢这个。但是某次,哎哟,猜到结果了。(不过我个人觉得,煎饼果子和冷天更配哦~,可能是有些御寒的佐料,比如葱花……)
所以呢,或许我还不是很熟悉北京烤鸭的特色,没有天赋嘛,地域性食品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受,去喜欢。
传承#
说到北京烤鸭,天津自然会想到狗不理。 这种品牌通常是百年前某位前辈费尽心思、不断改进,才有受群众喜爱的美味工艺,逐渐发展成为象征。 可是现在呢?顶着天大的牌子,吸引外来游客的好奇,做出的食品没有丝毫心意,竟不如普通小店。
狗不理纵然性价比奇低,也算有几种馅,算是尝鲜。 而那个李先生,好意思说自己对得起前人的事业?好意思说自己在提升工艺?我不记得它的感觉,但我记得我的愤怒!
差异#
记得以前作文写中国食品与快餐食品的区别。
中国食品各有特色,不同人有不同喜好,与地域风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只是觉得这么形容比较有*格), 对我这种没标准的人,或咸或淡都各有风味。
而快餐食品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喜好,不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都能尝到相同的熟悉的味道, 其中自然也有独到的工艺,又因快速而能赢得众多消费者。两种状况各自有特色。
到一处旅游,没能尝到当地特色美食似乎就枉去一趟。 或许我时间比较少也没有用心,只能看到沙县、兰州拉面、牛肉板面…… 所有的小吃街都是小丸子、臭豆腐、烤鱿鱼……如果不去追究正宗与否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必要走四方,尝一尝。 即便走了,也不见得还有特色觅得。
世界越来越小,小得有点惋惜了。
家常#
对于香辣味食品,我还没有到视其为粪土的境界,同样喜欢其带来的刺激,但感官上的享受只是一时,之后什么也不留,就像那什么一样,可尝试而不宜常食。
餐馆的味道确实总感觉好吃点,最终还是要自己下厨,不论经济性还是丰富性,做好了是一种体验,没做好也是一种体验。
最好吃的,还是妈妈的味道。
题外#
2007年末时,提出“限塑令”。当时我丝毫没有感觉这个原因,我们用的塑料袋很多吗?
这两年来,早饭总是街边小摊带走,我只是众多消费者中的一个,而我所住的地方又是城市千万小摊聚集地之一。
我也不知道现在塑料袋降解效果到什么程度了。看着每天的塑料袋,我用得不那么心安理得。